证券类私募登记罕见反超股权类,量化成为关键因素

当前私募行业的证券登记规模已经明显收缩。在监管日趋严格和市场自我调整的类私量化双重影响下,私募机构的募登登记数量从2022年同期的千余家锐减至今年前三季度的百余家,行业逐渐结束了扩张阶段。记罕见反随着准入机制的超股成变化,成功登记的权类私募管理人整体上更加专业化和精英化。

在9月,关键证券类私募新登记10家,因素首次超越股权类私募,证券打破了前8个月股权类私募持续领先的类私量化局面。值得注意的募登是,这些新登记的记罕见反证券类私募普遍具备量化背景,显示出量化已成为新私募成立的超股成重要“入场券”。

在行业总体规模受到严格管控的权类背景下,证券类私募登记数量的关键反超更显得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机构对二级市场的投资意愿正在上升。年初以来的新登记私募展示出三大特征:团队核心成员具有量化投资经验;有公募背景的团队成员;以及来自知名私募的高管选择独立创业。

尽管9月量化产品的备案占比有所下降,但股票策略产品仍占比超过70%,核心策略依然集中在权益市场上。此外,百亿量化私募仍然是备案的主体。有私募人士指出,量化产品备案比例的下降反映了短期市场环境下风险偏好的微调,而非战略的根本转变。

9月证券类私募登记数量超越股权类

根据中基协的统计,9月共新登记私募14家,其中证券类私募10家,股权类4家。这一现象在前三季度的登记数据中显得尤为突出,除了9月外,其余月份的登记数量均以股权类私募为主。例如在7月,新登记的22家私募中,证券类为6家,股权类为16家。

将观察周期拉长,前三季度共新登记116家私募,证券类和股权类分别为44家和72家;而2024年同期登记111家,其中国债类和股权类分别为35家和76家;2023年同期为381家,证券类为145家,股权类为233家;而在2022年同期则为1020家,证券类为452家,股权类为560家。

这一系列数据展现出私募登记数量在经历巨大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健,私募行业已告别高速发展,进入了严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优化阶段,这反映了监管和市场的共同作用。

量化逐渐成为新私募的重要优势

在总量严格管控的环境下,新私募的构成显示出明显的精英化特征。9月新登记的证券类私募中,许多高管团队包含着丰富的量化背景。

例如4月成立的青岛芒果,其创始人王上在量化投资领域拥有近12年的经验;5月成立的南京科锘基金的核心管理团队也在全球量化策略部门任职过;而广东友安的创始人宋昆在易方达有超过18年的工作经历。

不少新成立的私募都配备了专业的量化研究团队,显示出量化策略仍然占据了市场的主要地位。

量化策略继续聚焦权益市场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9月共备案1028只新产品,其中股票策略产品占比仍超六成。9月新备案的量化产品共有364只,占备案总数的35.41%,股票策略仍是占据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二级策略中,9月备案数量最多的是量化多头产品,共计166只,占比为45.6%。尽管量化产品的备案占比在8月有所下降,但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并非量化策略的失效,而是市场环境和风险偏好变化的反映。

统计显示,9月备案的652家私募中,百亿私募有47家,准百亿私募38家,大多数则是0-5亿元规模的私募,从投资策略来看,量化私募和主观私募分别为155家和348家。

整体来看,量化私募在登记产品数量上占据了较大比例,表明投资者对于量化策略继续持乐观态度。

本文引自“财联社”,XM外汇官网编辑:蒋远华。